咏物
写蔬
季节
赞颂
抒情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名为《次律兄以芦菔见饷并有诗次其韵》。诗中描绘了岁末时节,嘉蔬凋零,唯有芦菔在霜地里顽强生长的景象。诗人通过芦菔这一物象,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首联“岁晚嘉蔬已向萎,独馀芦菔老霜畦”点明了季节变换,嘉蔬枯萎,而芦菔却在霜地里依然茂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芦菔的顽强生命力。颔联“收随芧栗供山谷,赠比蘋蘩撷涧溪”进一步描述了芦菔的用途和价值。它不仅能够作为食物供给山谷间的居民,还能作为礼物赠予他人,如同蘋蘩一样珍贵。颈联“菹乱金钗入珍馔,羹融玉糁脱污泥”则通过比喻,将芦菔加工后的美味形象地呈现出来。金钗比喻芦菔切片的精致,玉糁形容其烹饪后的细腻,脱污泥则强调了芦菔从泥土中汲取精华,最终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尾联“程春定觉人彊饭,功校蹲鸱自不齐”表达了对芦菔营养价值的肯定。程春,即春天到来之时,诗人认为那时人们食用芦菔会感到精力充沛。蹲鸱,是古代的一种食物,此处用来比较,说明芦菔的功效独特且显著。整首诗通过对芦菔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严冬中的生命力,也寓意着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食物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沈与求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物象与人类的情感巧妙结合,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沈与求

316首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您喜欢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皇帝閤春帖子(其一)
宋·周南
路寝朝元早,条风应律初。八荒跻寿域,一札下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