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怀古抒情
怀乡之情
哲理思考
秋日之景
怀才不遇
山村风光
感慨人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劳顿,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首句“造物劳人亦懵哉”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生活不易的感慨,接着“又驱疲马上崔嵬”则描绘了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的场景。诗人通过“经从野店初尝笋,行尽江村始见梅”,展现了旅途中的小确幸,初尝春笋的清新,偶遇江村梅花的惊喜。“千里短书先梦寐”一句,将书信的传递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切与遥远。“半生多难足风埃”则道出了诗人半生漂泊、饱经风霜的生活状态。最后,“桔槔俯仰成何事,已念渔蓑归去来”以农具桔槔的忙碌与渔人的悠闲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沈与求

316首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