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虚
航
重
湖
之
险
远
过
山
中
辄
次
维
心
韵
以
谢
(
其
五
)
暮
云
凝
远
碧
,
觅
句
拟
汤
休
。
不
分
千
山
隔
,
才
为
十
日
留
。
高
风
谁
继
者
,
清
梦
自
惊
不
。
闻
说
星
躔
动
,
何
人
识
太
丘
。
写景
山水
怀古
抒情
思乡
秋节
清梦
节律
山水之行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的《子虚航重湖之险远过山中辄次维心韵以谢》中的第五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穿越险远的湖泊,面对千山阻隔,却愿意停留十日之久,寻找灵感的情景。首联“暮云凝远碧,觅句拟汤休”,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的天空被暮云染成一片深碧,诗人如同汤显祖一般,寻找着诗句,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颔联“不分千山隔,才为十日留”,写出了诗人面对重重山峦的阻隔,却愿意停留十日之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颈联“高风谁继者,清梦自惊不”,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和清雅梦境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问世间还有谁能继承这样的美德,自己的清梦是否会被外界打破。尾联“闻说星躔动,何人识太丘”,诗人听说星辰在移动,却不知有谁能像古代的贤人太丘一样,理解并追随星辰的指引,暗含了一种对时代变迁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精神追求的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与求
316首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