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咏物
宫怨
冬天的写景
雪的写景
情感的抒发

译文

冰面上的湖心晶莹如玉,寒风吹过,瑶台阶前的腊雪堆积深厚。
难怪宫中没有取暖的兽炭,原来步摇钗上的金饰是避寒的宝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冬的宫廷景象,通过对冰面、瑶阶和雪的精细刻画,营造出一种既冷冽又华美的氛围。颟顸的冰面反射着莹莹的光泽,如同心灵深处的宁静与纯净。而风刮过装饰精致的宫阶,雪花纷飞,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诗人提到“怪得宫中无兽炭”,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宫廷生活的一种质疑或不满。古代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取暖通常靠燃烧兽炭(即动物的骨骼),而宫中的这种基本温暖竟然也无法得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宫中生活困难的感受。最后一句“步摇钗是辟寒金”,则描写了一种奢华但又冰冷的装饰。这里的“步摇”是一种佩戴在头顶的珠宝,随着行走摇曳生姿。而“辟寒金”则可能指的是一种用来抵御寒冷的金质物品。这里的“辟寒”既有温暖的含义,也包含了一种对抗严寒的坚持。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冬宫廷生活中的冷艳与奢华,反映出诗人对于那时社会的一种独特视角。

和凝

134首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