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客
住
·
鹧
鸪
镇
相
对
。
伴
夕
阳
、
无
边
野
色
,
荒
茅
乱
竹
,
是
处
蛮
天
黏
水
。
行
人
已
自
肠
断
,
何
况
花
落
声
声
啼
更
起
。
笮
桥
半
渡
,
便
等
閒
,
湿
了
那
时
衣
袂
。
飞
去
矣
。
倚
槛
谁
家
,
两
峰
低
翠
。
懊
恼
年
年
,
还
住
桂
江
归
未
。
忍
向
木
棉
枝
上
,
听
到
春
深
,
晓
风
残
梦
里
。
翻
怜
朋
鸟
,
任
栖
烟
、
和
雨
不
曾
分
背
。
写景
山水
离别
送别
情感
思乡
友情
动物
鸟
看花
花落
情景交融
赏析
这首清代沈岸登的《留客住·鹧鸪》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傍晚的画面。诗人以对夕阳、野色、荒茅、乱竹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蛮天黏水"四字,形象地描绘出江南湿润气候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客人的离愁别绪。"行人已自肠断"直接表达了客人心中的哀伤,而"花落声声啼更起"则通过鹧鸪的啼鸣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笮桥半渡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不舍与潮湿的环境,使得客人的衣袂都沾湿了。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的山峰,"两峰低翠",给人以宁静而遥远的感觉,引发客人的思乡之情。"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知的归期的无奈。最后,诗人借鹧鸪在木棉枝头的啼叫,传达出春天将尽,晓风残梦中的孤独感。"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更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即使风雨中也陪伴左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客人的挽留之意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