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司
马
提
学
倡
和
诗
韵
·
来
教
谓
寻
梅
告
劳
且
将
移
梅
一
章
昶
以
移
梅
寻
梅
难
易
何
如
亦
以
一
章
奉
和
(
其
七
)
折
胶
万
里
争
严
凝
,
瘦
筇
拄
断
江
南
冰
。
寻
梅
约
到
罗
浮
国
,
瘦
马
疲
童
总
难
色
。
先
生
乃
谓
寻
颇
劳
,
岂
若
移
梅
两
相
得
。
移
梅
恐
比
寻
更
难
,
天
机
吹
到
春
风
鞍
。
风
光
聊
遣
适
吾
兴
,
肯
被
梅
花
恼
春
暝
。
有
无
难
易
何
足
思
,
乾
坤
礼
乐
先
生
知
。
咏物
写梅
情感
思绪
赞美
颂扬
抒情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关于寻找与移栽梅花的讨论,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生活情趣的品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折胶万里”、“瘦筇”、“江南冰”、“罗浮国”、“瘦马疲童”等,生动地展现了寻梅之旅的艰辛与挑战。“折胶万里争严凝,瘦筇拄断江南冰。”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寻梅者不畏艰难险阻,穿越千里冰封之地的情景,体现了对梅花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寻梅约到罗浮国,瘦马疲童总难色。”这里通过“罗浮国”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寻梅的神秘与浪漫色彩,同时以“瘦马疲童”形象地表现了寻梅过程中的辛劳与不易。“先生乃谓寻颇劳,岂若移梅两相得。”这一转折,引出了另一种解决之道——移梅,既表达了对原地寻梅的劳顿与困难的反思,也暗示了另一种更为便捷、和谐的获取梅花的方式。“移梅恐比寻更难,天机吹到春风鞍。”移梅同样面临挑战,但诗人在“天机”二字上着墨,似乎暗示了移梅过程中蕴含的某种自然法则或灵感,使得这一过程虽难,却充满诗意与可能性。“风光聊遣适吾兴,肯被梅花恼春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享受,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从中找到乐趣,不会被梅花的美丽所困扰,而是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之中。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情趣的高雅追求,以及在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乐观态度。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