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
治
三
年
秋
七
月
喜
雨
有
作
(
其
四
)
旱
到
双
泉
也
半
春
,
四
方
还
有
桔
槔
民
。
而
今
有
饭
家
家
饱
,
才
满
峰
头
活
水
人
。
田园
咏物
抒情
写雨
赞美
秋节
情感
怀古
民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弘治三年秋七月时,久旱之后终于迎来甘霖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于干旱地区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首句“旱到双泉也半春”,形象地描述了旱情之严重,即使在泉水稀少的地方,春天的气息也已减半。这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干旱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次句“四方还有桔槔民”,点明了干旱不仅局限于一地,而是遍及四方,许多地方的百姓仍然在使用桔槔(一种汲水工具)艰难地获取水源。这里不仅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也反映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后两句“而今有饭家家饱,才满峰头活水人”,转折中透露出喜讯。久旱之后,雨水降临,不仅解决了人们的饮水问题,更使得家家户户得以饱食。最后一句“才满峰头活水人”则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山峰乃至整个地区的生命之源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由衷感激与喜悦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从干旱到降雨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一变化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