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寐
不
寐
披
衣
坐
,
千
林
曙
色
封
。
山
衔
将
落
月
,
风
约
欲
疏
钟
。
虚
白
水
明
阁
,
高
寒
鹤
唳
松
。
回
头
看
城
堞
,
鸦
散
晓
云
重
。
写景
山水
秋景
晨景
动物(鸦
鹤)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未眠之人所见的静谧山林之景。首句“不寐披衣坐”,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起身披衣而坐的情境。接着,“千林曙色封”一句,以“千林”形容林木之多,以“曙色封”描绘出清晨时分,曙光初现,万物被晨光笼罩的景象。“山衔将落月,风约欲疏钟”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与月、风与钟之间的互动。山似乎在“衔”着即将隐没的月亮,而风则仿佛在调整钟声,使其变得稀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渐行渐远。“虚白水明阁,高寒鹤唳松”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高洁。阁楼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明亮,水面映照着天空的倒影,鹤在松林间鸣叫,其声音清脆悠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最后,“回头看城堞,鸦散晓云重”两句,诗人从山林的静谧转回对城市的关注。他回头望向城墙,只见乌鸦在晨云中散开,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夜未眠者眼中的山林晨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联系,以及对时间流逝、生活变迁的敏感感知。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全州道中
明末清初·屈大均
五日松林引,三朝谷口迷。孤村阴雨外,古道白云西。风定分泉响,山深少鸟啼。故乡不可望,千里草萋萋。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雨后十首(其一)
明·何景明
水涨孤村白,天垂四野青。开门秋雨霁,间步郭西亭。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