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悼亡
情感
写颜色
写人物年龄
凄风苦雨
人老的

赏析

这首诗《别内》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之痛与人生沧桑的深刻情感。首句“几回契阔喜生还”,以“几回”开篇,暗示了主人公经历了多次离合,每一次重逢都充满了喜悦与感慨。这里的“契阔”二字,既有相聚的喜悦,也有离别的痛苦,表达了人生的复杂情感。紧接着“喜生还”三字,点明了虽历经波折,但最终能够团聚的欣慰之情。次句“人老凄风苦雨间”,笔锋一转,将视角转向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恶劣。在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中,岁月无情地侵蚀着人的容颜与心灵。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艰苦,更暗喻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以及岁月对人的摧残。第三句“今夜别君无一语”,在离别之夜,主人公却无言以对,只有沉默。这沉默中蕴含着千言万语,是对即将分别的不舍,是对未来的迷茫,也是对命运无奈的叹息。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传达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悲凉与哀愁。最后一句“但看堂上有衰颜”,将目光投向家中,暗示了主人公对家庭的眷恋与担忧。在离别之际,他只能看到家中的衰老面容,预示着离别后家中可能面临的孤独与寂寞。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表达了对家庭温暖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整体而言,《别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人生沧桑的主题,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对亲情、家庭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鹧鸪天
宋·王诜
才子阴风度远关。清愁曾向画图看。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新路陌,旧江干。崎岖谁叹客程难。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满江红·题子危南窳春牧图,即用其见投韵
清末近现代初·冯煦
城上春阴,正俯仰、今古自斟。菰芦外、软红如驶,烟语重寻。万里乾坤无伯乐,龙媒伏枥孰知音。算此情、遥挹石湖仙,深复深。扶桑梦,伤我心。槃阿啸,且孤吟。奈一鞭斜炤,触拨尘襟。.....
高阳台·右台埽墓,郁郁悲怀。绵绵细雨,坟前留连久坐,不禁泪下
清·许禧身
草色含春,梅枝带露,数行垂柳眉生。凹凸云山,观来翠黛千层。疏篱茅屋闻厖吠,听流泉、断续低鸣。墓门横。触目伤情,何日能平。秋心结就何时解,叹朝朝暮暮,只自眉颦。绞结中肠,丝.....
高阳台·季春赴杭埽墓,舟次咏别
清·许禧身
桃院愁多,莲街梦短,朦胧又到天明。乍启愁眸,炉香犹带余馨。满窗红日啼檐鹊,听声声、只报春晴。感飘零。一叶扁舟,万念皆冰。离怀欲说偏难尽,但黯然无语,脉脉含情。甫发行装,愁.....
孤鸾
明·林章
为谁抛撇,似海燕初分,林莺乍别。回首天涯,满目云山愁绝。东风不怜春色,把一枝、杨花吹折。直恁粘烟带雨,更盈盈似雪。奈梦儿、相隔恨难说。想昨夜孤衾,今朝双颊。比这青衫上,有.....
恻恻吟(其五十三)
明·彭日贞
盈盈微步涉江间,一梦迷娇绝玉颜。何似文姬嫁胡去,恨传笳拍却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