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行
村
鸡
鸣
四
野
,
自
策
蹇
驴
东
。
怪
木
常
争
路
,
长
松
独
受
风
。
樵
歌
生
涧
底
,
烧
气
入
云
中
。
回
首
题
诗
驿
,
真
成
雪
上
鸿
。
写景
地点
山水
村野田园
写鸟
怀古
情感
写景兼怀古
赏析
这首《山行》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间徒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的交融。首句“村鸡鸣四野”,以鸡鸣声作为背景音,渲染出清晨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鸡鸣四起,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活的气息。接着,“自策蹇驴东”一句,点明了行者的出行方式和方向。骑着老驴向东行进,既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行者可能怀揣着某种目的或期待,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怪木常争路,长松独受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山路上的奇特景象。怪木与长松的并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也寓意着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怪木与长松在风中的不同表现,象征着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和应对策略。“樵歌生涧底,烧气入云中”则将视线转向山间的另一面——溪流与烟火。樵夫的歌声从涧底传来,充满了生活的欢愉与希望;而山间的烟火,则是人类活动的痕迹,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山林间和谐共生的画面。最后,“回首题诗驿,真成雪上鸿”表达了行者在旅途中留下的印记。回首处,驿站上的诗句如同雪地上的鸿雁,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象征着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到达目的地,更在于沿途的发现与思考。整体而言,《山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的融合,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黄景仁
1183首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