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景
咏物
芦花
怀古
抒情
秋天
写水
江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江边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考。首句“秋老江濒漾夕空”,以“秋老”点明季节,渲染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凋零的氛围;“江濒漾夕空”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出江面在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次句“萧萧枫叶挂疏红”,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象。枫叶的“萧萧”声,不仅描绘了风吹过树叶时的声响,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而“疏红”则形象地表现了枫叶在秋风中逐渐褪色,仅留下几点残红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后两句“那知三泖清秋思,偏寄芦花一寺中”,将视角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三泖,泛指江南水乡的湖泊,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之地。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宁静之中,诗人的思绪却无法平静,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将对清秋的思念寄托于芦花之中。芦花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以其轻盈、飘逸的形象,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陈继儒

51首
书画家。麋公。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