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田园
读书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然的隐士生活图景。诗人以“云去云来空谷,碧苔暗生茅屋”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对比,云的飘忽不定与山谷的静谧形成鲜明对照,而碧苔在茅屋上的生长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自然循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接着,“日斜一卷法华,坐对飞泉自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生活的氛围。夕阳西下,光线柔和,诗人手握一卷《法华经》,静静地坐在茅屋前,面对着飞流直下的泉水,沉浸于阅读之中。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虔诚与追求,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自我超越,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哲学。

陈继儒

51首
书画家。麋公。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