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臣
以
阻
水
见
勉
次
其
韵
野
叟
津
难
问
,
贤
人
酒
不
空
。
行
吟
同
去
国
,
退
翼
欲
乘
风
。
忧
已
先
天
下
,
穷
方
坐
井
中
。
予
生
一
如
此
,
安
得
免
衰
翁
。
山水田园
抒情
情感·思乡
季节·秋
抒情·离别
咏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通过对野叟和贤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野叟津难问”暗示了社会动荡,寻常百姓难以了解外界情况,而“贤人酒不空”则寓言贤者虽身处困境,但仍然坚守理想,借酒寄托情怀。接下来,“行吟同去国,退翼欲乘风”描绘了诗人自己漂泊无依,但仍怀有归隐或奋发之意。诗人忧虑国事,感叹“忧已先天下”,表明他深感社会责任,即使身处困厄,仍自比为“坐井中”的人物,表达出深深的无奈。最后两句“予生一如此,安得免衰翁”,诗人以自身衰老之态,表达了对人生暮年的感慨,以及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自嘲,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梅尧臣作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您喜欢
畴昔
元·张仲深
我生爱山殊有癖,日日登山访幽寂。故人江陈三五辈,醉卧青溪抡白石。踏霜采杞琲盈把,拂晓题诗云满壁。文笔峰前动客吟,百花嵓底留行迹。故人别去动经载,溪山溪水总相忆。今年海口独.....
和渊明饮酒
元·安熙
我本山泽癯,殊非廊庙英。妄意羲黄上,千载有深情。岂无尊中酒,持杯向谁倾。遥怜昆丘凤,朝阳亦孤鸣。愿言蹑高躅,要不负此生。
寄贺黄门先生
明·邵宝
万丈医闾万丈云,白头何地可寻君。懒招海贾非无谓,笑荅山灵似有闻。秋水竿留巢父在,春风榻与管宁分。数封再检先朝疏,望断天涯坐夕曛。
和陶归园田(其一)
清·李世熊
自古养志者,遁迹于深山。一往将终焉,岂复知岁年。有时罹世网,如鱼脱于渊。归来不争里,治此无竞田。邈然云霞姿,潋滟眉睫间。相逢共谈笑,乃在义农前。试语宠辱事,寒灰久无烟。紫.....
山亭晚眺用陶韵
明·谢迁
山中多白云,深谷芝可采。吾慕陋巷贤,箪瓢乐不改。尘世饶风波,桑田倏成海。人寿知几何,河清讵能待。淡薄顺吾常,庶矣寡尤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