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山水田园
抒情
情感·思乡
季节·秋
抒情·离别
咏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通过对野叟和贤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野叟津难问”暗示了社会动荡,寻常百姓难以了解外界情况,而“贤人酒不空”则寓言贤者虽身处困境,但仍然坚守理想,借酒寄托情怀。接下来,“行吟同去国,退翼欲乘风”描绘了诗人自己漂泊无依,但仍怀有归隐或奋发之意。诗人忧虑国事,感叹“忧已先天下”,表明他深感社会责任,即使身处困厄,仍自比为“坐井中”的人物,表达出深深的无奈。最后两句“予生一如此,安得免衰翁”,诗人以自身衰老之态,表达了对人生暮年的感慨,以及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自嘲,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梅尧臣作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