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雨
冬
涉
春
无
雨
,
侵
晨
忽
沛
然
。
燕
曾
知
社
后
,
雷
未
发
声
前
。
细
湿
林
花
暗
,
轻
沾
土
脉
全
。
看
看
一
百
五
,
风
势
莫
狂
颠
。
写景
季节
春雨
天气变化
观察
体验
自然写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喜雨》,描绘了冬季过后春季久旱,清晨突然降下大雨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的特点:先是无声无息地降临,然后润湿了林花,轻轻洒在土壤上,使得万物生机勃勃。诗人还提到即将到来的清明节(“看看一百五”),提醒读者雨势虽大,但希望春风吹拂时能保持适度,不要过于猛烈。整首诗洋溢着对及时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您喜欢
和同省秋省宿
宋·朱胜非
老火未甘退,稚金方力征。炎凉分胜负,顷刻变阴晴。
斋居杂咏
清·吴宗爱
春雨何缠绵,幽闺听不足。昨夜吐明蟾,清光如可掬。晨起览窗纱,灼灼明朝旭。苔色自苍凉,庭柯净如沐。顿复起浓阴,峭寒风断续。乍雨乍晴天,云霞无定局。关心数残红,循阑行屈曲。一.....
雨过
明末清初·汪琬
枳篱蓬径苏门西,春雨初过半是泥。聊借酒枪消簿领,每除花簟作禅栖。病中书札宁辞懒,老去身名不厌低。自是芳兰易衰歇,可关鶗鴂尽情啼。
洗竹
宋·钱时
满地槐花有底忙,我无题目可商量。呼童遍洗庭前竹,冷眼相看到雪霜。
喜雨(其一)
明·唐之淳
归来雁影中流见,过去钟声两岸闻。日没山青星斗黑,小龙将雨嫁春云。
春雨
明·桑贞白
三月风光好,浑销一雨中。苔生延座碧,花落隔帘红。啼鸟枝头涩,游蜂叶底空。应知春梦断,针线总无功。
五月二十八日四绝(其二)
宋·舒岳祥
蜂影过窗急,雏声出树繁。经时不吐句,此日独窥园。
普通山距府东十数里青州禅师洪果道场也自龙华归过之栋宇颓落僧徒鄙野良为可惜是夜雨大作因书所闻所见为长韵
宋·何耕
锦城之东山培塿,突起伽蓝压山口。入门气象颇不凡,在昔规模定非苟。黄绢碑词著眼看,青州老衲知名久。自披榛径结茅屋,不剪霜华散蓬首。市门有女捧巾盥,衣裓无花生秽垢。至今一转鹡.....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