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茶艺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尝茶和公仪》,通过对品茶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与享受。首句“都蓝携具向都堂”写出了主人公都蓝带着茶具前往都堂的场景,暗示了品茗的正式与雅致。接着,“碾破云团北焙香”描绘了茶叶经过精心研磨,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犹如云雾般缭绕。“汤嫩水轻花不散”进一步描述了茶汤的质地,轻盈而花香四溢,即使在水中泡开,茶叶的形态依然保持完整。诗人强调了茶汤的口感,“口甘神爽味偏长”,让人感受到茶的甘甜和提神醒脑的效果。他将自己与唐代诗人李白和卢仝相提并论,暗示自己的品茶之乐不亚于这些文人墨客。最后两句“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傍”表达了诗人品茶后的畅快感,仿佛清风拂过,带走了疲劳,甚至有飘然欲仙之感,意在说明茶带来的不仅是口舌之享,更是精神上的愉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茶艺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体验。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