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秋节
田舍
赞颂
衰年疾病
别地新居
夏末秋初

赏析

这首《满江红》(其八)是宋琬在清代所作的一首招隐词,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词中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场景,以及对自然美景和淳朴人情的欣赏。词的开篇“归去来兮”,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接着,“东皋下、锦秋湖涨”描绘了一幅秋天湖面波光粼粼、色彩斑斓的画面,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隐居环境。“有不腆、敝庐海曲,年来多恙”则以自谦之语,描述了简陋的居所和近年来身体的不适,但这种简朴的生活并未减损诗人的快乐与满足感。接下来,“避地人辞金马后,游仙伴我方壶上”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选择隐居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与仙人相伴,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羡冰桃、火枣大如瓜,麻姑饷”一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果,表达了对长寿与美好生活的向往。随后,“微雨过,清溪漾。行乐耳,提壶唱”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溪流和人们欢歌的场景,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喜儿童学灌,山妻能酿”则进一步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儿童的天真烂漫与妻子的贤惠能干,共同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图景。最后,“处士三间容膝屋,仙人九节齐眉杖”再次强调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与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恨衰年、脚疾耳将聋,新来状”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与身体状况的无奈,但这种遗憾并未影响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亲情和精神自由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宋琬

255首
宋琬(1614-1673),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山东莱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陇西右道佥事、左参政,康熙十一年(1672),授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翌年,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家属遇难,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宋琬的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说,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二乡亭词》。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猜您喜欢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唐·李敬伯
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秋晴曲江望太一纳归云赋附歌
唐·乔潭
节彼南山兮人所瞻,施此云雨兮济君欲。
送汪可亭节推报政
明·林俊
嘉石衡量法许平,海乡随处绝冤声。馈鲜偶值悬鱼在,入觐真怜鬻马行。九石潭边度梨岭,独峰江上见桐城。名公行烈来贤事,碧落秋高老气横。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题融公兰若
唐·孟浩然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