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登
源
绿
照
亭
登
源
洞
里
石
如
屋
,
绿
照
亭
前
水
作
湖
。
溪
声
绕
坐
惊
风
雨
,
山
色
入
栏
供
画
图
。
身
世
几
时
归
涧
谷
,
林
泉
何
地
不
蓬
壶
。
高
朋
尽
日
追
游
乐
,
莫
厌
沾
衣
雨
载
途
。
写景
山水
抒情
秋节
佳节
赞美
传赞
庐山
洞庭湖
城市
离别
秋
雨水
山色
游历
喜悦
赏析
这首明代朱同的《题登源绿照亭》描绘了诗人登临源洞的所见所感。首句“登源洞里石如屋”,形象地写出洞内的奇特景象,石头犹如房屋般壮观。接着,“绿照亭前水作湖”描绘了亭子前碧波荡漾,仿佛一片湖泊,绿意盎然。“溪声绕坐惊风雨”写溪流声音环绕,如同风雨交加,增添了自然的生动与气势。而“山色入栏供画图”则进一步展现出山水之美,山色倒映在栏杆上,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诗人感慨“身世几时归涧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淡疏离。“林泉何地不蓬壶”借用仙境蓬壶的典故,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认为无论何处的林泉都能让人感受到如蓬壶般的宁静与美好。最后,“高朋尽日追游乐,莫厌沾衣雨载途”邀请朋友一同享受这山水之乐,即使路途上难免被雨水打湿,也无妨,体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源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志趣,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山水诗。
朱同
215首
又号紫阳山樵。朱升子。洪武中举明经,官至礼部侍郎。有文武才,工图绘,时称三绝。坐事死。著有《覆瓿集》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