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乐
歌
十
首
(
其
二
)
丰
年
猗
太
帝
兮
,
其
智
如
神
;
分
草
实
兮
,
济
我
生
人
。
猗
太
帝
兮
,
其
功
如
天
;
均
四
时
兮
,
成
我
丰
年
。
田园
赞美
抒怀
自然
哲理
歌颂农耕文明
译文
伟大的太帝啊,他的智慧像神一样;分配草实啊,帮助我们众生度日。
伟大的太帝啊,他的功绩堪比苍天;使得四季均衡啊,为我们带来丰收之年。
赏析
这段文字摘自唐代诗人元结的《补乐歌十首(其二)丰年》。从文本内容来看,整首诗描绘了对理想领袖猗太帝的颂扬之情,猗太帝被赋予了神圣智慧和功绩,其统治下的世界是四季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第一句“猗太帝兮,其智如神”表达的是对领袖智慧的赞美,将其比作与神灵相当,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物描写。第二句“分草实兮,济我生人”则是在说这位理想中的统治者能够让大地肥沃,滋养万物,使人民得以安居乐生。第三和第四句分别是:“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这里的“其功如天”进一步强化了对猗太帝的敬仰之情,将他的功绩比作宏大如同天空。而“均四时兮,成我丰年”则描绘了一种和谐之美,通过猗太帝的英明统治,使得季节适宜,年岁丰饶。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理想化社会与领导者的歌颂,它传递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元结
100首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猜您喜欢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寿宁节祝圣寿(其八)
宋·王禹偁
祇为忧民感上玄,玉京今日集群仙。更教添注吾君寿,直过人皇万八千。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再次前韵和治芗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背嵬之军顺昌帜,先声夺人畴不识。不数永嘉八面锋,合撰会昌一品集。天生橡笔擅高文,自织锦机精句律。大才从来难为用,心恻寒泉渫不食。徽之诗句上屏风,玉局恩知超荐汲。戴花尧叟生.....
和唐县尹山居(其四)
元末明初·赵汸
名途汗马孰云非,蜗角功成事已微。谁向急流思返棹,竞誇好手羡微机。落林笋嫩充庖美,出水鱼鲜入馔肥。饱饭藤床无愧怍,先生可是独能归。
寄题黄岩张氏隐居
明·李本
天台佳气郁茏葱,中有留侯慕赤松。绕屋溪声长落水,对门云气悉成峰。果林秋熟猿将子,药圃春肥鹿长茸。幽讨莫辞行路远,穿云巳办竹枝筇。
西直门外(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苗近陇复遐町,一雨能回五谷青。今日轻舆凭览处,稍纾半夏刻靡宁。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宋·苏辙
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瘖。兽骄从不避,人到记由今。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