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庄
中
秋
强
饭
日
逾
瘦
,
狭
衣
秋
已
寒
。
儿
童
漫
相
忆
,
行
路
岂
知
难
。
露
气
入
茅
屋
,
溪
声
喧
石
滩
。
山
中
夜
来
月
,
到
晓
不
曾
看
。
写景
秋景
怀乡
思乡
节日
中秋
山水
季节
秋天
译文
勉强进食,身体日渐消瘦,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
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想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如此艰难。
早上的露气侵入茅屋,在屋中就能听见溪水撞击石滩的喧闹声。
山中夜夜都会来到的月亮,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倪庄中秋时节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首联“强饭日逾瘦,裌衣秋已寒”,以“强饭”、“瘦”、“秋”、“寒”等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秋季身体日渐消瘦、衣物不足以抵御秋寒的境况,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颔联“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通过儿童的单纯回忆与诗人对行路艰难的感慨,对比出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颈联“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乡村秋景图,露水渗透茅屋,溪流在石滩上潺潺作响,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尾联“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以月亮为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诗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欣赏,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哀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仍保持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精神风貌。
猜您喜欢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全州道中
明末清初·屈大均
五日松林引,三朝谷口迷。孤村阴雨外,古道白云西。风定分泉响,山深少鸟啼。故乡不可望,千里草萋萋。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