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
写景
秋景
咏物
柳树
怀古
抒情
秋天
情感
思乡
地点
城市

赏析

这首《垂杨·秋柳》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秋日里垂柳的凄美景象。开篇以“秋凉乍到”点明季节变换,随后以“便长条踠地,柔丝拂袅”描绘出垂柳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形象生动。接着,“雾雨霏烟,无情不绾章台道”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垂柳以情感,仿佛它在雾雨中独自站立,不愿离去,表现出一种坚韧与执着。“梦回十二红楼悄”则将视角转向夜晚,通过“悄”字渲染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暗示垂柳在无人问津的夜晚,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接下来,“小桥外、夕阳遍照”描绘出一幅夕阳斜照下的小桥与垂柳的画面,夕阳的余晖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诗意。“阅行人、一树弯腰,带六朝风调”则通过“弯腰”这一动作,展现了垂柳在岁月流转中的沧桑感,同时也暗示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接下来,“经过春风多少。任月白天空,惊乌三绕”进一步强调了垂柳在四季更迭中的坚韧与沉默,即使经历了无数的春风吹拂,也无怨无悔,任凭月白空旷,惊乌环绕。最后,“谢尽繁华,长堤落叶无人扫”表达了垂柳对繁华落尽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而“青蛾不是当初貌,更对着、断肠衰草”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垂柳随着时间流逝,容颜不再,但依然坚强地面对着周围的衰败景象。整首诗通过对秋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顾太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顾太清

364首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