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亭
宴
·
立
秋
井
梧
一
叶
银
床
早
。
碧
云
天
、
画
楼
秋
到
。
竹
外
淡
烟
霏
,
障
满
地
、
斜
阳
最
好
。
豆
花
凉
蔓
战
西
风
,
浑
不
似
、
春
寒
料
峭
。
高
树
晚
蝉
呜
,
时
诉
出
、
凄
凉
调
。
荷
花
半
倚
闲
池
沼
。
想
岩
壑
、
桂
花
香
渺
。
天
意
谢
繁
华
,
怕
白
露
、
暗
催
秋
老
。
罗
衾
不
奈
乍
凉
宵
,
有
花
底
、
乱
虫
啼
晓
。
清
梦
醒
来
时
,
一
点
残
灯
袅
。
写景
山水
秋天
抒情
怀古
咏物
桂花
写鸟
情感
思乡
七夕节
佳节
清梦
赏析
这首《山亭宴·立秋》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开篇“井梧一叶银床早”,以一片落叶预示着秋天的到来,银床则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接着,“碧云天、画楼秋到”两句,将画面拉远,展现出一幅辽阔而深邃的秋日图景,碧蓝的天空与画楼相映成趣,秋意渐浓。“竹外淡烟霏,障满地、斜阳最好。”竹林之外,淡淡的烟雾缭绕,夕阳余晖洒落,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豆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春天的寒冷形成对比,展现出秋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高树晚蝉鸣,时诉出、凄凉调。”高高的树木上,晚蝉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哀愁与寂寞,这种声音与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荷花半倚闲池沼。想岩壑、桂花香渺。”荷花虽已凋零,但依然半倚在池塘中,与远处的岩壑和飘渺的桂花香气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天意谢繁华,怕白露、暗催秋老。”诗人借天意表达对繁华消逝的感慨,担心白露的降临意味着秋天的衰老,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深深忧虑。“罗衾不奈乍凉宵,有花底、乱虫啼晓。”夜深人静之时,薄凉的秋夜难以入眠,耳边传来的是花丛中乱虫的啼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孤独。“清梦醒来时,一点残灯袅。”在清冷的夜晚,诗人从梦中惊醒,只见残灯摇曳,仿佛是秋天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秋意的画卷,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转、自然变迁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顾太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顾太清
364首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