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怀古
哲理
写山
写鸟
情感
思乡
忧民
山水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梅鼎祚的《杂感六首(其四)》,通过对自然现象和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感慨。首句“物兴常于会”,揭示世间万物兴衰变化往往与特定时机相合,接着“至至各有宜”强调事物发展各有其适宜的阶段。诗人借女魃和应龙这两个神话中的角色,暗示了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女魃象征干旱,不应长久北方抵御洪水;而应龙作为治水之神,也不应被期待在衰世中重现。接下来的诗句“炎德履嬴闰,重华嗣尧衰”暗指夏桀(炎德)和商汤(履嬴闰)之间的更替,以及虞舜(重华)接续尧舜(嗣尧)的衰落趋势。最后两句“共工遇其敌,一怒绝地维”则以共工撞不周山的传说,象征着力量的冲突和天地秩序的断裂,表达出对社会动荡和人事纷争的忧虑。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历史和神话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世间沧桑和人事兴衰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崇邱倚杵玉绳低,开锦风前百鸟啼。山体静存云幻动,马头东向雾迷西。溶溶澹带晨蟾影,??幽寻野鹿蹊。讵为盘游恣从兽,诘戎深意此中稽。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