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
咏物
抒情
哲理
写山
写雨
观感
动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时节郊外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生命的顽强。首句“涔涔雨沉城,浩浩泥没辙”描绘了雨势之大,雨水淹没了城市,道路被泥泞覆盖,营造了一种湿冷、压抑的氛围。接着,“四山气如蒸,万里天欲雪”进一步渲染了天气的恶劣,山间的雾气如同蒸腾的热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雪。诗人随后步入郊野,“我时出郊坰,山径屡曲折”,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尽管内心充满忧虑,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带来了愉悦。他注意到“幽花媚林薄,粲粲生意发”,在密林深处,花朵绽放,展现出勃勃生机。红花与紫花交替开放,各有其时,象征着自然界万物有序更迭。“长松困冰雪,憔悴终不屈”描绘了松树在严冬中的坚韧,即使被冰雪覆盖,也依然挺立不倒。而“及今翠夭娇,腾拔见筋骨”则展示了春天来临时,松树焕发新生,枝叶茂盛,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和成长的力量。诗人感慨于自然界阴阳代谢的规律,指出物性难以改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生命总能找到适应的方式。“请视大块中,纷纷尽毫末”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细微之处的敬畏与赞美。最后,“兴衰若鳞次,今古犹市阅”将自然界的变迁与历史的更迭相联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轮回。而“只此晦与晴,变态亦俄忽”则描绘了天气的瞬息万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归路日已炀,披襟涤初热”则以诗人归途的感受收尾,阳光逐渐温暖,脱去外衣,感受初夏的凉爽,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食时节郊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变化,以及诗人对自然、时间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孔平仲

860首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