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墨
生
吴
善
铜
官
山
下
白
云
亭
,
涧
底
长
松
长
茯
苓
。
传
得
潘
生
烧
墨
法
,
墨
成
持
赠
写
丹
经
。
写景
赠友
咏物
墨宝
山水自然
赠别
读书
书写
赏析
此诗《赠墨生吴善》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以“铜官山下白云亭”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铜官山,古地名,此处借指制墨之地;白云亭则象征着高洁与超然。接下来,“涧底长松长茯苓”,描绘了山间自然之景,松树与茯苓的生长,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传得潘生烧墨法”,这里提到的潘生,可能是指古代制墨工艺的传承者,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对制墨工艺的赞赏。接着,“墨成持赠写丹经”,说明了墨生吴善将精心制作的墨赠予他人,并且这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精神上的交流,如同“写丹经”一般,传递着深邃的思想与智慧。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墨生吴善的技艺,也体现了人与自然、技艺与思想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精神境界。倪瓒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技艺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
倪瓒
296首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猜您喜欢
苏子瞻寄铁藤杖
宋·张方平
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鍊精。远寄只缘怜我老,閒携常似共君行。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
古砚送赵明府
宋·许棐
一片端州古砚砖,翁孙相授当良田。寒梅涧下和冰洗,秋桂窗前滴露研。学字不工空费纸,吟诗虽苦未成编。赠君携去薇花畔,草诏闲时枕匣眠。
赠沈生卖墨
元末明初·倪瓒
桐烟墨法后松烟,妙赏坡翁已久传。麋角胶清莹玄玉,龙文刀利淬寒泉。山廨唯珍白鹅帖,云窗谁录古苔篇。爱尔治生吴市隐,收煤一室数灯然。
用修殿撰惠予蜀中云根竹笔
明·严嵩
西蜀云根修竹清,管城新制比南金。携来尚带岷峨色,赏剧全倾翰墨林。欲赋远情牵渭树,合裁天诏洒商霖。虚心直节元相倚,珍重佳人赠爱深。
甲辰仲冬八日元衡携两诗过访及归次韵酬送后篇兼寄张武子(其二)
宋·张镃
合处畴能證不疑,吾宗神秀岁寒姿。无书寄便今犹懒,说似应须倩老师。
呈蔡内翰
宋·毛滂
鄙夫十年江海客,岸草汀鸥随步屧。稍收晚景付长竿,河伯供鱼慰弹铗。烟云不锁北阙心,飞出乱山青万叠。束书却入国东门,觚棱瑞日明书笈。蹇驴破晓踏春泥,谁家暖气生牙颊。门前宾客鄙.....
寄上颍昌范蜀公
宋·冯山
大老归真主,前朝遗数公。精神时一会,出处道皆同。起潞仪刑地,烦温燮理功。及观光禄表,深见古人风。聘币来何厚,安车愿不东。光华膺政殿,僶俛就祠宫。论议高踰武,文章远继雄。退.....
和管滂著作见寄韵
宋·范纯仁
生平迂拙畏非彝,苦爱曾颜道甚夷。麋鹿岂堪婴组绂,渔樵只合在山陂。遭时不叹冯唐老,忍耻空惭鲍叔知。盈纸更烦佳句赠,雅情深厚俗难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