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巢
岁
寒
聊
遂
一
枝
栖
,
回
首
尘
寰
久
息
机
。
鸣
凤
谩
誇
阿
阁
稳
,
惊
乌
空
绕
月
林
飞
。
梅
花
香
暖
春
先
透
,
松
籁
声
沈
鹤
未
归
。
几
夜
展
书
当
户
读
,
六
花
光
映
薜
萝
衣
。
写景
怀古
咏物
梅花
冬天
读书
写鸟
自然情感
赏析
这首《雪巢》由明代诗人朱纯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雪中静谧而高洁的生活场景。诗中的“岁寒聊遂一枝栖”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寒冷的季节里,他选择了一处简陋的居所栖身,与世隔绝,远离尘嚣。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回首尘寰久息机”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尘世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当前简单生活的满足。他似乎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争和忙碌,选择了心灵的平静与自由。接下来的“鸣凤谩夸阿阁稳,惊乌空绕月林飞”,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凤凰与乌鸦的行为进行对比,以凤凰自比,以乌鸦象征世俗的喧嚣。凤凰在阿阁(宫殿)中自得其乐,而乌鸦却在月下的树林中惊慌地飞翔,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高雅与低俗之间差异的感慨。“梅花香暖春先透,松籁声沈鹤未归”两句,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生机与静谧。梅花在严寒中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松树的低语仿佛是远处仙鹤的呼唤,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最后,“几夜展书当户读,六花光映薜萝衣”则展示了诗人在雪夜读书的情景。窗外雪花飘落,室内灯光映照在书籍上,与窗外的雪景相映成趣。这不仅是对诗人勤奋好学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知识与智慧照亮黑暗、引领光明的隐喻。整体而言,《雪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