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宗
阳
回
首
故
山
尽
,
前
途
直
北
长
。
萍
蓬
自
兹
去
,
乡
国
永
相
望
。
短
草
寒
烟
白
,
孤
村
落
日
黄
。
生
逢
击
壤
世
,
不
得
守
耕
桑
。
写景抒情
怀乡思情
田园风物
时序节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故乡,踏上远行之路时的复杂心情。首句“回首故山尽”,以“尽”字强调了对故乡的彻底告别,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留恋。接着,“前途直北长”则展示了前方道路的遥远与未知,预示着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萍蓬自兹去,乡国永相望。”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暗示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之情。“自兹去”强调了离别的事实,“永相望”则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短草寒烟白,孤村落日黄。”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景象,通过“短草”、“寒烟”、“孤落”、“落日”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忧伤。同时,“白”与“黄”两种颜色的对比,也增添了几分苍凉之感。最后一句“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揭示了诗人身处的时代背景,即一个看似太平盛世,实则难以实现田园生活的理想社会。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无法过上安定农耕生活的无奈与遗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离别故乡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六月归途
宋·徐玑
星明残照数峰晴,夜静惟闻水有声。六月行人须早起,一天凉露湿衣轻。宦情每向途中薄,诗句多于马上成。故里诸公应念我,稻花香里计归程。
淮上舟夜
清·邵咏
淮南雨晴夜,初夏似新秋。月色兼凉起,河声入梦流。艰难依蹇仆,飘泊信孤舟。应识回家日,惊心念旧游。
寒食
金末元初·李俊民
为恋风光好,那堪节物催。事随浮世往,花似去年开。莫洒无家泪,须倾有限杯。诗人多少兴,都向醉中来。
海音诗
清·刘家谋
真教澎女作台牛,百里饥驱不自由。三十六村归未得,望乡齐上赤嵌楼。
池阳野步遣兴
清·李寄
鸾啼花乱好良辰,客里东风日日新。春色醉人无远近,不知今是异乡身。
旅夜次竹汀韵
清末近现代初·曹家达
瑶瑟怨清夜,秋怀带雨酲。云山逃岁月,风柝动关城。衰俗文章贱,多閒髀肉生。蒪鲈乡梦阔,张翰有馀情。
秋日拟归故乡(其二)
明·区元晋
岸容江色澹城秋,归忆故园处处幽。坐拉曲生谈旧癖,行吟饭颗遣新愁。曲终山觅桓伊笛,兴剧溪乘逸少舟。寄语凫鸥休猜讶,弄閒同尔浴清流。
还自奉口
宋·周密
倚柁西风顺,舟行势若趋。山平初月蚤,市远晚烟孤。客况三秋叶,乡心两岸芦。归期何日稳,趁得菊花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