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秋天
送别
抒情
哲理
怀古
情感
友情
山水
城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送别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秋日晒古城,秋风来水乡”描绘了一幅秋日古城的景象,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秋风吹过宁静的水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临流送归客,离思飞云扬”点明了主题——送别。诗人站在河边,目送着归客远去,心中涌起的离愁别绪如同飘扬的云朵,难以言表。“银液深蘸甲,金钗俨分行”运用比喻手法,将离别的情景比作女子临别前精心装扮,银色的液体(可能指酒)深浸入指甲,金色的发钗整齐排列,形象地表现了离别前的庄重与不舍。“祖行礼虽微,善颂意则良”表达了对离别仪式的尊重,即使仪式简单,但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却是真诚而美好的。接下来,“破涕忽成笑,欲语旋复忘”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泪水也有笑容,言语间却难以表达心中的情感。“若人工涉世,止沸非扬汤”是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意思是面对生活的波澜,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应对,而不是一味地激化矛盾。接下来,“俛首是非海,如居清净坊”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即使身处是非之中,也能保持心灵的清净。“一朝脱屣去,翩如雁随阳”描绘了离别后人物的形象,仿佛一只大雁随着阳光飞翔,自由自在,象征着离别后的轻松与解脱。“三折仅存臂,九回无复肠”可能是对身体或情感的比喻,暗示经历多次挫折后,只剩下坚强的意志或情感的痕迹。接下来,“所欣返全璧,讵复忧焚冈”表达了对回归完整状态的渴望,不再担忧过去的困扰。“我本山林人,才非锥处囊”表明诗人原本就属于自然,不擅长在世俗中生存。接下来,“偶然踏朝市,包以冠与裳”描述了诗人偶尔涉足尘世,不得不戴上世俗的面具。“谁吹邹子律,自分冰氏凉”可能是引用典故,表达对某种外界影响的感知,以及自我内心的冷静自持。“馀习但文字,残星弄微芒”暗示诗人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仍保持着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来时岸柳绿,倏见秋叶黄”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从春天的绿柳到秋天的黄叶,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何当首归途,解此名利缰”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摆脱名利束缚的心愿。同时,“湖山足佳处,与君共徜徉”邀请朋友一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自然、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洞察力。

程洵

125首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