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秋天
动物
明月
夜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以“道人栖隐处”开篇,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所在环境的特殊性——高居于白云之端,暗示着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纯净的生活状态。接着,“竹露滴清籁,松涛生暮寒”,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仿佛能听到竹叶轻轻触碰的声音和松涛在夜晚中回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灵猿眠石洞,老鹤守香坛”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灵猿与老鹤作为自然界的生物,它们的活动与栖息地,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象征着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石洞与香坛,则分别代表了隐居之所的自然与宗教元素,暗示着内心的修行与追求。最后,“夜静来明月,瑶琴独自弹”将画面推向高潮。在夜深人静之时,一轮明月悄然升起,为这静谧的夜晚添上一抹温柔的光华。而“瑶琴独自弹”则直接展现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通过弹奏瑶琴这一行为,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与世隔绝、自我陶醉的生活状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诗意与哲思的隐居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林占梅

614首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