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水
车
谣
田
舍
生
涯
在
田
里
,
家
家
种
苗
始
云
已
。
俄
惊
五
月
雨
沉
淫
,
一
夜
前
溪
半
篙
水
。
苗
头
出
水
青
幽
幽
,
只
恐
飘
零
随
水
流
。
不
辞
踏
车
朝
复
暮
,
但
愿
皇
天
雨
即
休
。
前
来
秋
夏
重
漂
没
,
禾
黍
纷
纭
满
阡
陌
。
倾
家
负
债
偿
王
租
,
卒
岁
无
衣
更
无
食
。
共
君
努
力
莫
下
车
,
雨
声
若
止
车
声
息
。
君
不
见
东
家
妻
,
前
年
换
米
向
湖
西
。
至
今
破
屋
风
兼
雨
,
夜
夜
孤
儿
床
下
啼
。
田园
忧民
写雨
写水
写生活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羽的《踏水车谣》描绘了农民艰辛的田舍生活。诗中通过五月骤降大雨导致溪水上涨,田间作物被淹的场景,展现了农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丰收的期盼。他们日以继夜地踏车排水,只希望天公能停止降雨。然而,连续的洪灾使得秋夏作物损失惨重,农民们债台高筑,甚至衣食无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忧虑。最后,他以东家妻子为例,她曾因卖米度日,如今住所破败,孤儿夜夜悲泣,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无助。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反映了古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现实的残酷。
猜您喜欢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苦雨(其二)
明末清初·彭孙贻
泽国三秋候,神州一壑馀。积阴蒸岳渎,流润湿琴书。卧榻朝喧黾,高田夜拾鱼。何时洗兵马,买笠共樵渔。
汉江岸二首(其一)
宋·陈造
一自阳侯战雨师,枣畦桑陇但空陂。此君屹立如尊勇,依旧青青似昔时。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