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书
礼
部
主
客
郎
中
陆
公
墓
表
后
·
官
以
子
赠
君
不
见
昔
日
庐
陵
欧
阳
崇
国
公
,
没
时
孤
子
方
婴
童
。
荒
坟
宿
草
六
十
载
,
荣
光
忽
照
重
泉
中
。
又
不
见
道
隆
处
士
生
长
元
之
季
,
爵
禄
簪
缨
徒
有
志
。
宁
知
身
后
际
承
平
,
名
位
一
朝
因
子
贵
。
泷
冈
阡
上
多
松
筠
,
白
龙
潭
里
波
粼
粼
。
穹
碑
文
字
泣
神
鬼
,
紫
诰
龙
凤
蟠
丝
纶
。
世
间
父
母
谁
无
子
,
荣
耀
如
斯
能
有
几
。
行
路
无
情
也
动
心
,
魂
魄
有
知
宁
不
喜
。
虽
得
死
者
荣
,
还
为
生
者
悲
。
万
钟
五
鼎
不
迨
养
,
季
路
空
怀
负
米
时
。
百
年
岁
月
奔
如
马
,
我
亦
人
间
孤
露
者
。
同
病
相
怜
情
最
真
,
赋
就
新
诗
泪
如
泻
。
悼亡
抒情
亲情
历史怀古
情感表达
赠答之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欧阳崇国公和道隆处士,以及对陆公墓表的追忆,表达了对先人荣耀与后代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荒坟宿草”、“白龙潭”、“紫诰龙凤”等,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展现了对生命、荣誉、亲情以及时间流转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欧阳崇国公去世时其子尚幼,荒草覆盖的坟墓历经六十年,却在某刻突然焕发荣光,暗示了后人的荣耀可能源自先辈的牺牲与积累。接着,通过道隆处士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身后际承平”的重要性,即在和平时期,先人的名声与地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彰显。“泷冈阡上多松筠,白龙潭里波粼粼”描绘了墓地的自然景观,松竹与碧波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宁静之美。而“穹碑文字泣神鬼,紫诰龙凤蟠丝纶”则通过碑文与诏书的描述,展现了先人荣耀的永恒与庄重。下半部分转向对人间亲情的探讨,“世间父母谁无子,荣耀如斯能有几”表达了对子女能够继承先人荣耀的羡慕与感叹。接着,诗人借“行路无情也动心,魂魄有知宁不喜”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共鸣,即即使已故之人无法感知,但他们的精神与荣耀仍能感动后人。最后,“虽得死者荣,还为生者悲。万钟五鼎不迨养,季路空怀负米时”揭示了生命中的矛盾与无奈,一方面荣耀与成就可能来自先人的牺牲,另一方面,却无法弥补生者对逝者的陪伴与照顾。同时,诗人也反思了物质财富与精神陪伴之间的价值差异,表达了对亲情与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生命、荣誉、亲情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感悟。
猜您喜欢
董孝子黯复仇
唐·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六月大病几死呻吟稍间咏吟续之
清·陈维英
自锻洪炉面上灰,鬼门关外足徘徊。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
送曾则通扶榇归江右
明末清初·卢若腾
君昔侍吾师,宦游入闽甸;吾师蒙难时,举家危悬线。君年未及壮,飘泊经百鍊;岛栖十七载,苦泪挥霜霰。谈尽岛中心,识尽岛中面;人面皆如昨,人心半迁变。经权惟所适,忠孝从其便;况.....
挽王正雅母联
清·吴恭亨
儿绾龙节虎符,为滇边一方大保障;我持只鸡斗酒,吊澧右八座太夫人。
寿州同治帝灵堂头门联
清·蔡希邠
莫不尊亲;如丧考妣。
滕寺守丞弃导江宰还家侍太夫人
宋·宋祁
戴罢华星軷帐催,紫兰芳意遍南垓。人思孟母三邻养,车避王阳九折回。渐北征鞭多拗柳,稍西官驿尚传梅。板舆素有家园乐,早趁新年进寿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