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生死哲理
人生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性。诗人将生命比作流星,迅速划过夜空,然后消失于无形之中,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从“生死如流星”开始,诗人便以流星的比喻,引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接着,“涓涓向前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不断前行,如同细流不息,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不断地流动,最终归于自然。这种描述既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阻挡的终结。“前死万年馀,寻入微尘数。”“中死千年外,骨石化为土。”“后死百年强,形骸在坟墓。”这三句通过时间的递进,展现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无论是远古的先人,还是遥远的未来之人,最终都将化为尘土或长眠于地下,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对生命终将消逝的描述,充满了深沉的哲学思考,让人不禁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后,“续续死将埋,地窄无安处。”“已后烧作灰,扬却随风去。”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死亡的必然性和生命的脆弱性。无论是生前的荣华富贵,还是世间的种种追求,在死亡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最终,生命都将化为灰烬,随风飘散,不留痕迹。这种对生命终极状态的描绘,既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以及生命的归宿,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王梵志

353首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原有集,已佚。有今人整理本《王梵志诗校辑》,收诗348首。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猜您喜欢

饮酒
宋·陆游
陆生学道欠力量,胸次未能和盎盎。百年自笑足悲欢,万事聊须付酣畅。有时堆阜起峥嵘,大呼索酒浇使平。世间岂无道师与禅老,不如闭门参曲生。朋旧年来散如水,惟有铛杓同生死。一日不.....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漫述
明·张乔
自怜孤韵不投时,懒学逢迎惹世嗤。笔墨有灵偏伴我,风花无力欲依谁。空宵卧病禅心进,幽梦侵愁瘦影知。得遇梁鸿与偕隐,百年宁负住山期。
重赋三高(其三)
宋·周南
千金孰与此身多,惭愧君王用已过。乞得头颅江海去,一生辛苦几渔蓑。
孤灯效玉川子五首(其一)
清·宋湘
无言无笑非无灯,破寺龛前可见曾?又是黄昏供一碗,我真成佛仆成僧。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其十)
宋·黄庭坚
身病心轻安,道肥体癯瘦。好怀当告谁,四墙枣红皱。负暄不可献,扪虱坐清昼。端有真富贵,千秋万年后。
久病初朝衢中即事
唐·吕温
沉痾矌十旬,还过直城闉。老马犹知路,羸童欲怕人。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许国将何力,空生衣上尘。
薄游
宋末元初·仇远
未草閒居赋,聊从薄宦游。江湖明老眼,风雨暗孤舟。客况何曾好,吾生本自浮。终然愧农圃,将有事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