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庙
颂
歌
思
皇
烈
祖
。
时
迈
其
德
。
肇
启
洪
源
。
贻
燕
我
则
。
我
休
厥
成
。
聿
先
厥
道
。
丕
显
丕
钦
。
允
时
祖
考
。
绥
庶
邦
。
和
四
字
。
九
功
备
。
彝
乐
序
。
建
崇
牙
。
设
璧
羽
。
六
佾
奏
。
八
音
举
。
昭
大
孝
。
衎
妣
祖
。
念
武
功
。
收
纯
祜
。
于
穆
清
庙
。
翼
翼
休
徵
。
祁
祁
髦
士
。
厥
德
允
升
。
怀
想
成
位
。
咸
在
宫
。
无
思
不
若
。
允
观
厥
崇
。
赞颂
怀古
亲情
礼仪
皇室
赏析
这首诗是王粲所作的《太庙颂歌》,它以庄重的笔触,颂扬了皇室的德行与功绩,以及对国家的深远影响。诗中描绘了太庙的庄严景象,以及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完善,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赞颂了祖先的武功与福祉。诗文通过“思皇烈祖”开篇,表达了对先祖的深深思念之情,随后点明了先祖的美德与开创的宏图伟业,为后世奠定了基础。“贻燕我则”,则强调了先祖的德行对后人的启示与影响。接下来,“我休厥成,聿先厥道”,进一步阐述了先祖成就与引领的道路,显示了其深远的意义。“丕显丕钦,允时祖考”,是对先祖德行的崇高评价,同时强调了对先祖的敬仰与遵循。接着,“绥庶邦,和四字”,表明了先祖的德政惠及四方,促进了国家的和谐稳定。而“九功备,彝乐序”,则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完备与庄重,体现了对先祖的虔诚与尊重。“建崇牙,设璧羽,六佾奏,八音举”,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壮观场面,各种乐器齐鸣,彰显了礼仪的繁复与庄严。最后,“昭大孝,衎妣祖,念武功,收纯祜”,总结了对先祖的孝敬与怀念,以及对其武功与福祉的颂扬。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先祖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国家繁荣与稳定的美好祝愿。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王粲
31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猜您喜欢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旧挽汪隐君(其一)
宋·陈起
栖志浮云小万钟,带经高垄度春风。义方莫问当年事,十五男儿识阿戎。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