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怀古
抒情
地点
辰州
宫怨
离别
战争

译文

听说皇帝的车驾返回京城,遥望西边的云彩,喜悦中又夹杂着悲伤。
谁能料到,在陇水边的战火已平息,秋日园林再次献上丰收的景象。
渭水河畔,战争的痕迹还留有敌人的鲜血,秦地的人们还能看到往昔王朝的仪式。
我为自己身为辰州守官,不能亲身追随皇帝的仪仗队而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于国家政权更迭和君主归来的复杂情感。开篇"闻道銮舆归魏阙,望云西拜喜成悲",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车驾回宫的消息感到既高兴又带有哀伤的情绪。这里的"銮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魏阙"则是古都之意,象征着中央政权的归来。然而这种喜悦很快转变为悲哀,或许是因为诗人意识到政治的不稳定性和动荡。接下来的"宁知陇水烟销日,再有园林秋荐时",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陇水"可能指的是边塞之地,而"烟销日"则形容战争带来的硝烟和尘埃随风而去,与"再有园林秋荐时"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怀念。第三句"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则是对过去战争的回忆。"渭水"是古代著名的战场,而"亡虏血"则指的是战死者的鲜血。"秦人"特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的人民,他们对于旧朝礼仪的记忆犹新,表达了对过往文化和秩序的怀念。最后两句"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辰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诗人似乎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遗憾——由于担任边疆的防务职责,他无法亲自跟随君主的车驾,只能远远地看着那代表着朝廷权威的旗帜。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

戎昱

120首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