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阇
西
山
阇
西
山
色
高
百
寻
,
我
行
独
傍
鼋
鼍
吟
。
霜
天
箫
鼓
双
江
迥
,
海
日
帆
樯
大
虎
阴
。
菅
蒯
历
历
蝤
蛑
出
,
斥
卤
茫
茫
牡
蛎
深
。
正
是
暨
南
声
教
地
,
他
时
诸
益
几
沾
襟
。
写景
地点
秋节
抒情
赞美
海滨
山景
声教
自然
赏析
此诗描绘了阇西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行经其间的独特感受。首句“阇西山色高百寻”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之高峻,接着“我行独傍鼋鼍吟”则通过诗人独自行走于山间,伴随鼋鼍之声,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悠远的氛围。“霜天箫鼓双江迥”一句,将霜天、箫鼓与双江相连,不仅渲染了季节与气氛,也暗示了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海日帆樯大虎阴”则将视角转向大海,描绘了日出时分,帆船在大虎(一种岛屿)阴影下的景象,既壮阔又神秘。下半部分“菅蒯历历蝤蛑出,斥卤茫茫牡蛎深”两联,通过具体物象——螃蟹和牡蛎,展现了阇西山周边丰富的自然生态,菅蒯(草名)与蟹、蛎共生的场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最后,“正是暨南声教地,他时诸益几沾襟”表达了对阇西山作为文化教育之地的感慨,预示着未来这里将会孕育出更多人才,引发诗人深深的思考与情感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阇西山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