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亡
咏物
怀古
情感
闺怨
写景
写鸟
秋节
声情并茂

赏析

此诗《声声慢》由清代诗人孙鼎臣所作,借以题咏陈庆覃侍御的《伤心曲》,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开篇“蘅芜梦冷,桃叶歌残”,以“蘅芜”、“桃叶”象征往昔的美好时光,而“梦冷”、“歌残”则暗示着这些美好已成过去,留下的是冷寂与哀伤。接着“帘前犹唤鹦鹉”,鹦鹉的啼叫似乎在呼唤失去的欢乐,却只能徒增哀愁。“莫道多情,憔悴东风无主”,诗人在此表达对多情之人的同情,感叹其在东风(比喻时光或命运)面前显得无力和孤独。接下来“青春几多怨抑”,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怨恨与压抑,通过“写鸾弦,一声声苦”进一步渲染这种情绪,鸾弦代表琴弦,其声苦涩,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吟不得,正黄昏后也,满庭微雨”,黄昏时分,细雨蒙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主人公无法吟唱心中的悲痛,只能任由它在心中蔓延。这句描绘了主人公在自然景色中寻求慰藉,却难以摆脱内心的忧郁。“早是凋红损翠,更休检、生绡海棠遗谱”,“凋红损翠”形容花朵凋谢,绿叶枯萎,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生绡海棠遗谱”可能是指珍贵的海棠画作,此处暗示美好记忆的消失。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零落秋花,试与问花无语”,秋花零落,无人倾听其诉说,象征着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最后“当时翠楼瘦影,化纤云、沈沈遥浦”,翠楼瘦影,化为遥远浦口的纤云,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空虚与渺远,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面对失去后的哀愁与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