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
君
村
北
使
迎
亲
奉
诏
书
,
锦
车
从
此
换
穹
庐
。
交
河
衰
草
随
愁
尽
,
岂
是
婵
娟
堕
地
初
。
地点
昭君村
历史
宫怨
写景
边塞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深沉。首句“北使迎亲奉诏书”,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昭君远嫁的背景,昭君作为使者,遵奉皇命,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离愁的道路。次句“锦车从此换穹庐”,形象地展现了从繁华的宫廷生活到荒凉的草原生活的转变,锦车代表了原有的富贵与舒适,而“换穹庐”则象征着新的生活环境的简朴与艰苦。接着,“交河衰草随愁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昭君内心的哀愁与无奈。交河,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一处地点,衰草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衰败,同时也暗喻着昭君命运的凄凉。这一句通过景物的动态变化,巧妙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最后一句“岂是婵娟堕地初”,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婵娟,原指月亮,这里借指昭君的美貌与才华。这句诗意在探讨,如此美丽的女子,为何会远离家乡,远嫁他乡,承受着孤独与寂寞。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意化处理,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悲凉,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