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听
轩
为
常
州
谢
同
知
题
世
间
何
物
声
最
清
,
秋
高
嘒
嘒
寒
蝉
鸣
。
常
州
别
驾
日
无
事
,
公
馀
徙
倚
轩
前
听
。
物
声
妙
与
人
心
合
,
声
入
心
通
无
限
乐
。
鼓
吹
何
须
两
部
蛙
,
凄
清
绝
似
三
更
鹤
。
初
闻
一
声
如
拨
弦
,
含
商
转
羽
如
有
言
。
一
声
未
已
一
声
续
,
千
声
万
声
断
复
连
。
夕
阳
欲
下
雨
初
霁
,
树
影
不
摇
风
细
细
。
奏
出
千
腔
雅
乐
声
,
带
得
九
秋
玄
露
气
。
有
如
伯
牙
鼓
瑶
琴
,
钟
期
听
音
知
其
心
。
又
如
南
郭
闻
天
籁
,
至
理
在
心
不
在
音
。
天
机
气
到
自
然
应
,
隐
几
坐
忘
真
听
莹
。
承
蜩
手
与
此
耳
同
,
用
志
不
分
神
乃
定
。
忽
然
飞
去
君
不
知
,
目
中
彷
佛
常
垂
緌
。
声
残
响
绝
寂
无
有
,
但
见
委
蜕
黏
高
枝
。
写景
咏物
秋天的景色
自然
天机
哲理
寓意
声音的描述
昆虫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丘浚所作,名为《蝉听轩为常州谢同知题》。诗中描绘了秋日里寒蝉的鸣叫声,以及一位官员在闲暇之余倾听蝉鸣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心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声音与情感的共鸣。诗的开篇即点明主题:“世间何物声最清,秋高嘒嘒寒蝉鸣。”以“最清”二字形容蝉鸣,既突出了蝉声的纯净与高洁,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音的深深喜爱。接下来,“常州别驾日无事,公馀徙倚轩前听”,描述了这位官员在公务之余,静静地坐在窗前聆听蝉鸣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诗人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声音与心灵的联系:“物声妙与人心合,声入心通无限乐。”这里的“妙”字不仅指蝉鸣的美妙,更是强调了自然之声与人类内心世界的和谐共振,引发无尽的愉悦与感悟。接着,诗人以“鼓吹何须两部蛙,凄清绝似三更鹤”为喻,将蝉鸣与自然界其他声音进行对比,突出蝉鸣的独特与高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初闻一声如拨弦,含商转羽如有言”,生动地描绘了蝉鸣的音乐性,仿佛是大自然的乐器在演奏。通过“夕阳欲下雨初霁,树影不摇风细细”这一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最后,诗人将蝉鸣与古代的音乐大师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音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通过“又如南郭闻天籁,至理在心不在音”这一转折,强调了心灵的感知才是真正的艺术欣赏,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声音。整首诗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声音与心灵、艺术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
丘浚
272首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树中草
唐·李白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峡山飞来寺
明·梁有誉
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佛影诸天近,空香下界同。悬峰吐日月,古壁淡烟虹。开凿元神造,飞栖叹鬼工。云屯山欲坠,潭静水恒空。势倚乾维外,形盘地轴东。觉花常捧露,忍草自含风。宝.....
柳
清·爱新觉罗·弘历
苍松翠柏得相于,堤上陌头自不如。绿柳何曾读家语,择交解与善人居。
即事
明·苏仲
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
松
宋·吕陶
游人何事种芳菲,试把庭松较盛衰。得地不将天质改,有心惟与岁寒期。一轩野色栽培后,十月霜华秀茂时。造化果能周及物,亦须千丈引乔枝。
赐武元亨
宋·赵祯
只向身边有大还,胎神月殿在秋天。三灵密像谁分别,尺质清虚本自然。
画竹行
明·李梦阳
鄢陵王孙称竹溪,手自栽竹堂东西。巳诧白昼雷雨入,遽使六月秋云低。王孙拈笔传竹神,不得乃忆能传人。黄筌异世与可灭,本朝颇数东吴真。一幅千金掷不惜,有时客来挂之壁。壁上阶前翠.....
寓意十首次敬助韵(其三)
元末明初·王冕
森森廊庙具,萧艾成长松。蠢蠢川泽灵,蛭蚓为游龙。时明在除祓,世混姑相容。忠义在草莽,谗谄分提封。扰扰路旁儿,仰面惭征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