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萧
云
门
游
山
即
席
之
作
藉
以
送
行
二
首
(
其
一
)
笠
屐
从
君
萧
寺
游
,
长
筵
赢
得
附
名
流
。
人
逢
旧
雨
心
先
醉
,
鸟
立
春
风
语
更
幽
。
修
竹
自
绕
泉
石
趣
,
新
诗
聊
作
爪
泥
留
。
持
杯
说
向
天
涯
去
,
岩
草
山
花
亦
解
愁
。
写景
山水
离别
送别
抒情
春天
咏物
友情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寺庙中游历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笠屐从君萧寺游”,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行人穿着便装,带着斗笠和木屐,在萧寺中漫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接着,“长筵赢得附名流”一句,既表达了对高雅聚会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人逢旧雨心先醉”,生动地描绘了在老朋友重逢时,内心涌起的喜悦与感动,仿佛酒未饮而心已醉。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友情的珍贵,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敏感捕捉。“鸟立春风语更幽”,则将视角转向自然,通过鸟儿在春风中的低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修竹自绕泉石趣,新诗聊作爪泥留”,这两句将目光投向了自然景观,竹林环绕,泉水潺潺,石径蜿蜒,诗人以新诗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与所见所感融入其中,如同在石上留下爪印一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最后,“持杯说向天涯去,岩草山花亦解愁”,诗人举杯相邀,似乎在与远方的朋友对话,即使是在岩石草木间,山花也仿佛懂得人间的忧愁,共同分享这份情感。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与文化交融中所体验到的愉悦、感慨与思念,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自然之美。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