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
人生哲理
思乡
亲情

赏析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一个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人物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其自由放纵、无视传统道德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天下浮游人”开篇,将主人公置于一个广泛而自由的社会背景中,暗示其行为不受常规束缚。“商多买一半”可能暗指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他人或社会资源,但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南北掷踪横,谁他暂归贯”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行踪不定、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似乎没有固定的归属感。“游游自觅活,不愁雁户役”表明主人公能够自我生存,且对社会的约束并不感到困扰。“无心念二亲,有意随恶伴”揭示了其对家庭责任的忽视以及对不良同伴的亲近,体现了道德观念的缺失。“强处出头来,不须曹主唤”可能意味着主人公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不需要外界的干预或指导。“闻苦即深藏,寻常拟于算”则暗示其善于隐藏自己的痛苦,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权衡和计算。“欲似鸟作群,惊即当头散”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与他人交往时的不稳定性和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心毒无忠孝,不过浮游汉”强调了其缺乏忠诚和孝顺,仅追求个人自由和享乐。最后,“此是五逆贼,打杀何须案”表达了对主人公行为的谴责,认为其行为已触及道德底线,应受到严惩。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