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言
诗
(
其
九
)
生
儿
拟
替
公
,
儿
大
须
公
死
。
天
配
作
次
第
,
合
去
不
由
你
。
父
子
总
长
命
,
地
下
无
人
使
。
阎
老
忽
嗔
迟
,
即
棒
伺
命
使
。
火
急
须
领
兵
,
走
来
且
取
你
。
不
及
别
妻
儿
,
向
前
任
料
理
。
悼亡
亲情
哲理
赏析
这首五言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生死、父子关系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口吻,探讨了生命、责任与传承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句“生儿拟替公”,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代替自己承担某种责任或使命的愿望,体现了父辈对子辈寄予的厚望和期望。接着,“儿大须公死”一句,似乎预示着儿子终将接过父亲的重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交替,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牺牲与传承。“天配作次第,合去不由你”则进一步阐述了命运的安排,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即无论个人意愿如何,都必须遵循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的秩序。这种宿命论的色彩,既包含了对不可抗力的无奈接受,也蕴含了对命运安排的一种尊重和顺应。“父子总长命,地下无人使”两句,表达了对长久生命的渴望,同时又担忧在去世后,无人能继续履行家族的责任和使命,流露出对后代能否接续家族事业的深深忧虑。“阎老忽嗔迟,即棒伺命使”则引入了冥界的想象,通过阎王的形象,警示人们时间的紧迫性和生命的短暂性,强调了及时行动、不负使命的重要性。最后,“火急须领兵,走来且取你”两句,直接点明了行动的紧迫性,要求立即行动,不拖延,不等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及别妻儿,向前任料理”则在生死面前,展现了对家庭的不舍和对身后事的安排,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人的牵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责任、传承和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哭从弟
唐·白居易
伤心一尉便终身,叔母年高新妇贫。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董孝子黯复仇
唐·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有感(其三)
宋·葛立方
但知鬼目为芝草,谁信羚羊破佛牙。娘子阿姨何处辨,时人识卖假金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