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便
离别
送别
怀古
情感
思乡
山水
秋景
伤感词
咏物
柳树
记梦

赏析

这首《渡江云》是清代词人赵我佩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与思乡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开篇“那回曾记否”,以问句引出对往昔的回忆,仿佛在询问读者是否还记得那个倚靠蓬窗、剪烛夜谈的夜晚,以及告别杭州的情景。接着,“怅烽烟一霎”一句,将战争的残酷与短暂的离别相联系,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动荡不安的感慨。“惊起木兰舟”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人们被迫离开家园的场景,充满了无奈与凄凉。“杨花似雪”、“柳丝如线”等比喻,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词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感受。杨花随风飘散,如同离人的思绪无法捕捉;柳丝轻柔,却无力挽留离愁,这些意象都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助。“悠悠。前重云树,万叠烟峦,便还家梦有。”这一段通过描绘远方的云树与烟峦,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回到熟悉的家园,但现实却是遥不可及。接下来,“料梦也、风吹不到,旧日妆楼。”进一步强调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即便是梦中的家园也无法触及,旧日的妆楼已成为遥远的记忆。最后,“而今反悔当时误,甚无端、浪迹浮鸥。”词人反思自己过去的抉择,感到后悔与迷茫,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漂泊生活并无意义,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对过去错误决定的反省。而“游倦矣、天涯何事句留。”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旅途劳顿的厌倦,以及对归宿的强烈渴望。整体而言,《渡江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描绘了离别与思乡的主题,展现了词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赵我佩

172首
赵庆熺女,□砺轩室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