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写景
秋景
咏物
芦花
渔翁
篙师
社会现实
情感
抒情
春天到来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馀干舟中偶成》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首句“芦花如雪枫叶丹”以洁白的芦花与火红的枫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季节的变换和自然之美。接着,“石崖细菊花班班”进一步描绘了山崖上点缀的菊花,增添了秋日的色彩。“渔翁收钓烟水寒”描绘了渔夫结束一天劳作,寒意笼罩着水面,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栖乌哑哑啼夜阑”则通过乌鸦的叫声,暗示了夜晚的降临和诗人内心的孤寂。“篙师清晨理轻楫,手把黄芦扫霜叶”写出了船夫清晨忙碌的身影,他们准备启程,清扫着霜叶,显示出生活的艰辛。“白头老父一何忙,两胫崎岖趁朝涉”则刻画了一位年迈的老者为了生计早起涉水赶路的辛劳。下半部分转向民生疾苦,“岸头孀妇啼呜呜,儿犹在乳家无夫”描绘了失去丈夫的寡妇悲泣,孩子尚小无人照顾,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江南地冰最宜麦,纵有耒耜谁人扶”表达了对农业生产无人照应的忧虑。最后,诗人借“闻道如今一阳复,贺使纷纷相继躅”表达对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将至的期待,以及对社会秩序恢复、百姓生活有望改善的希望。“彼苍回斡四海清,大地春和吾亦足”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温暖春天到来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盼。

猜您喜欢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书斋秋夜
清·刘霖
院静重门掩,风轻小阁凉。窗含一树月,菊傲五更霜。塞雁惊寒过,村尨吠漏长。凭栏无限意,灯火伴昏黄。
灞陵衰柳
明·王恭
昨夜微霜落灞桥,数行官柳正萧萧。听莺坐处空残叶,系马门前有旧条。色借青娥双晚黛,声随急吹度寒蜩。秦山送别那堪折,应把离情寄玉箫。
孟县道中(其一)
明·谢榛
村家农事毕,积雨漫成河。白聚野凫净,红垂秋柿多。年衰仍浪迹,转调是劳歌。一诵鹪鹩赋,归欤向薜萝。
庚戌秋分
宋·韩琦
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消。钱迸嫩苔陈阁静,字横宾雁楚天遥。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
题澹游雨竹图
明·王恭
孤舟凉雨楚溪头,叶叶寒声镜里秋。湘水夜传金奏响,郢云朝拂玉英流。空香暗逐王孙梦,残粉深关帝子愁。鸣凤不来春杳杳,为谁遗牒向中洲。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