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悼亡
历史
战争
爱国
地点
厓山
情感
悲愤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李东阳所作的《厓山大忠祠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南宋末年历史事件的深深感慨。诗人以“国亡不废君臣义”开篇,强调即使国家灭亡,忠诚的君臣之义仍然不可废弃,暗示了对宋朝遗民坚守气节的敬仰。“莫道祥兴是靖康”一句,提及北宋的靖康之变,暗指南宋末年的类似悲剧,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接下来,“奔走耻随燕道路”表达了对投降敌人的鄙视,宁愿死也不愿丧失民族尊严,选择屈服。“死生惟著宋冠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即使面临生死,也要保持宋朝的衣冠象征,坚守南宋的正统。诗人通过“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描绘了国家沉沦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对复兴的期待和不甘。最后两句“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将个人的悲愤之情与厓山的历史遗迹相结合,表达了对南宋覆灭的无尽遗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以“海茫茫”象征南宋遗民的哀痛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东阳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

李东阳

1557首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您喜欢

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秀华续咏(其二十七)三国夫人
清·黄金石
倾国倾城聚一家,金钱百万助铅华。马嵬一夜淋铃雨,落尽春前姊妹花。
薤露
魏晋·曹操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
常州
宋·文天祥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唇齿提封旧,抚膺三叹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