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汪
祀
丞
归
凤
阳
园
陵
分
祀
职
清
专
,
况
是
名
家
一
姓
联
。
祖
似
王
陵
元
有
母
,
官
如
茅
氏
总
登
仙
。
山
川
地
识
蛟
龙
气
,
雨
露
恩
深
草
木
年
。
沛
上
小
儿
今
白
发
,
当
时
歌
曲
可
能
传
。
送别
赞美
写景
怀古
情感
亲情
地点
凤阳
咏物
蛟龙
赏析
这首诗《送汪祀丞归凤阳》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对园陵祭祀、家族传承、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首联“园陵分祀职清专,况是名家一姓联”开篇即点明主题,园陵祭祀的职务清正专一,而这一家族的联结更显其名门望族的身份。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也暗含了对汪祀丞身份地位的肯定。颔联“祖似王陵元有母,官如茅氏总登仙”运用比喻手法,将汪祀丞的祖先比作王陵,强调其家族的尊贵;同时,以茅氏登仙比喻其官职之高,既赞美了汪祀丞的家族荣耀,也对其官位给予了高度评价。颈联“山川地识蛟龙气,雨露恩深草木年”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山川之地仿佛蕴含着蛟龙之气,象征着汪祀丞归乡后,家乡的自然环境将因他的归来而更加生机勃勃。雨露的恩泽深沉,滋养着草木生长,以此比喻汪祀丞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使家乡更加繁荣昌盛。尾联“沛上小儿今白发,当时歌曲可能传”通过回忆与展望,表达了对汪祀丞过去在沛上(泛指家乡)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将来他归来时,是否还能听到当年歌曲的期待。这不仅是对汪祀丞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是对家乡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与记忆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家族、自然与人文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既是对汪祀丞个人成就的赞颂,也是对家乡、传统与文化的深情礼赞。
李东阳
1557首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您喜欢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其十)千年木
明·程敏政
嘉木何年种,巃嵷护古坟。蛇皮斜溜雨,龙角上排云。手植传乡土,神游隔世氛。子孙今万派,冠佩日纷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