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沃
洲
山
真
封
院
幼
年
曾
读
乐
天
碑
,
及
壮
亦
览
高
僧
传
。
闻
有
沃
洲
风
景
佳
,
脚
未
能
到
心
空
羡
。
近
至
新
昌
披
县
图
,
此
山
乃
在
吾
厩
圈
。
想
像
时
时
挂
梦
魂
,
欲
一
游
之
念
无
便
。
夜
来
人
报
天
姥
雪
,
今
日
趁
晴
初
出
县
。
酸
风
瞥
瞥
吹
我
须
,
寒
气
棱
棱
刮
人
面
。
半
膝
短
衫
翻
以
轻
,
独
脚
小
轿
快
而
健
。
不
知
路
入
幽
涧
长
,
但
觉
山
随
白
云
转
。
靠
昏
投
宿
梅
林
村
,
侵
卯
便
过
真
封
院
。
新
霜
滑
澾
行
李
难
,
一
步
一
拄
一
回
眩
。
养
马
坡
前
秋
草
黄
,
骏
骨
已
埋
无
复
见
。
放
鹤
峰
头
树
影
孤
,
鹤
不
来
归
云
漫
漫
。
入
门
触
物
皆
荒
凉
,
尘
几
蠹
经
三
五
卷
。
饿
鸦
叫
噪
绕
生
台
,
野
雀
毰
毸
集
寒
殿
。
老
杉
千
尺
惟
空
腔
,
犹
有
枯
藤
半
萦
缠
。
忆
昔
江
左
全
盛
时
,
十
有
八
人
皆
俊
彦
。
或
吟
或
啸
或
遨
嬉
,
不
觉
回
头
垂
缨
弁
。
林
泉
耽
味
久
成
癖
,
鱼
鸟
留
连
老
忘
倦
。
前
有
道
猷
后
法
潜
,
锡
杖
卓
泉
坚
志
愿
。
晚
则
道
林
经
构
之
,
左
右
前
后
遂
完
缮
。
烟
霞
一
窟
直
几
钱
,
买
醭
商
量
价
何
贱
。
聚
徒
数
百
日
高
谈
,
供
有
香
花
斋
有
面
。
岁
时
浸
久
山
浸
荒
,
种
粟
烧
畬
耕
掘
遍
。
茂
林
髡
?
无
几
存
,
莽
荡
周
回
空
一
片
。
惟
馀
溪
水
清
汪
湾
,
百
匹
秋
光
泻
寒
练
。
古
今
兴
废
尽
如
斯
,
欲
去
使
人
还
恋
恋
。
写景
怀古
田园
季节
冬
咏物
山水
怀旧
赏析
这首诗《游沃洲山真封院》由宋代诗人吴处厚所作,描绘了诗人对沃洲山的向往与实际游览的复杂心情。诗中开篇提到诗人年轻时读过白居易的碑文,成年后也阅读了高僧的传记,对佛教圣地沃洲山心生向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亲临其境,只能通过想象寄托情感。后来,诗人终于有机会前往新昌,通过地图得知沃洲山就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附近,心中不禁激动,渴望一游。然而,实际游览过程中,诗人遭遇了严寒和艰难的路况。他穿着短衫,乘坐独脚小轿,穿越幽深的山谷,山随白云旋转,最终在夜晚投宿于梅林村,次日清晨便经过真封院。途中,他感受到了霜冻的滑腻和行路的困难,甚至在养马坡前看到秋草黄,骏马已逝,放鹤峰头树影孤独,鹤已不再归来。进入沃洲山后,诗人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显得荒凉,尘埃满布的书桌和蛀蚀的经书,饥饿的乌鸦围绕着生台,野雀聚集在寒殿,老杉树只剩下空腔,枯藤缠绕。回忆起往昔江左全盛时期,这里曾是俊彦云集之地,他们或吟或啸或遨嬉,享受着林泉之乐,鱼鸟相伴,老而不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林逐渐荒废,种粟烧畬,耕作遍地,茂林稀疏,仅剩溪水清澈,百匹秋光映照着寒练般的水面。古今兴废,世事变迁,让诗人感慨万千,虽欲离去,却仍恋恋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深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