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庆
舟
中
稳
卧
孤
篷
底
,
迷
茫
夜
气
微
。
使
星
正
西
向
,
零
雨
怅
东
归
。
灯
影
侵
孤
枕
,
波
声
荡
四
围
。
行
藏
无
一
是
,
万
事
付
沾
衣
。
写景抒情
夜景
离别情感
怀旧情感
秋日
波涛声
人生哲理
赏析
这首诗《启庆舟中》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启程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首句“稳卧孤篷底”,诗人以“孤篷”为载体,营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接着,“迷茫夜气微”一句,通过描述夜晚的朦胧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未知感。“使星正西向,零雨怅东归”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使星代表了诗人远行的目的地,而“西向”与“东归”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目的地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零雨,既指实际的雨水,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愁绪。“灯影侵孤枕,波声荡四围”描绘了舟中夜景,灯影与波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凄凉的意境。诗人独自躺在船舱内,周围是波涛的起伏与灯光的摇曳,这种情境下,内心的情感更加细腻而深刻。最后,“行藏无一是,万事付沾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无奈。在旅途中,面对未知的命运,诗人感到自己的行动与选择似乎都难以确定,所有的努力与期待都化为了泪水,流湿了衣裳。这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整体而言,《启庆舟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乘舟启程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黄遵宪
845首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猜您喜欢
即事(其二)
元·顾华
闭门不见故人来,翠竹阴阴护碧苔。小玉自拈檀板至,夜深一曲紫云回。
病卧池亭丙夜起坐即景有感(其一)
明·王世贞
昼卧虚堂夜起行,朦胧斜月透疏棂。无端借得东邻水,一曲江州诉到明。
回文二绝(其一)
宋·陈棣
春晚落花飞藉草,月明惊鹊堕栖枝。人归望阔江天暮,梦断愁深夜漏迟。
减兰·和黍芗词韵
清·屈蕙纕
栖鸦流水。锦瑟玉箫尘土委。怊怅黄昏。新月娟娟影到门。画堂旧恨。梁燕归来愁问讯。绛腊分明,闷饮琼杯醉易成。
杨生彦衡袖初夏三数诗过余徵和虽勉强应命格韵枯槁深惭见知(其五)
金末元初·段克己
奏赋当年对赭黄,渔樵今日话偏长。青山绿水无穷意,信使人生空自忙。
西江月(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袁克文
明月空随梦远,西风又逐花飞。柳条无计绾征衣,只是替人憔悴。一往情应不断,十年欢已成非。者回相见更相违,赢得几番沈醉?
雨后待月有怀
明·胡奎
雨过生夕凉,流萤度疏竹。褰衣步明月,清露洒庭绿。仰瞻天宇高,明汉手可掬。城南有故人,丰姿美如玉。跫然怀足音,何由慰空谷。
秋蛩
唐·雍裕之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