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至
谒
陵
和
吴
原
博
韵
五
首
(
其
二
)
翼
翼
颠
厓
接
断
冈
,
山
城
风
景
倍
荒
凉
。
露
根
宿
麦
犹
无
雪
,
带
叶
生
柴
尚
有
霜
。
坐
畏
拥
炉
冬
正
暖
,
困
便
欹
枕
夜
初
长
。
学
宫
□
□
频
来
客
,
门
外
青
襟
立
雁
行
。
写景
地点
节气
冬日
季节
冬天
寒露
夜长
露
山城
山中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荒凉的山城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首联“翼翼颠厓接断冈,山城风景倍荒凉”,以“翼翼”形容山崖峭壁的险峻,与“断冈”形成对比,勾勒出山城独特的地理风貌。接着,“倍荒凉”三字直接点明了山城在冬季的凄清与萧瑟,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露根宿麦犹无雪,带叶生柴尚有霜”,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自然景观。麦田的根部尚未被雪覆盖,而柴枝上还残留着霜冻,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土地的贫瘠与环境的严酷。颈联“坐畏拥炉冬正暖,困便欹枕夜初长”,通过人物的活动与感受,将读者带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坐在炉火旁取暖,夜晚的长度似乎也变得悠长,这种生活状态既体现了冬日的寒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尾联“学宫□□频来客,门外青襟立雁行”,虽然部分文字缺失,但从“学宫”、“来客”、“青襟”、“雁行”等词语可以推测,这里可能描绘了学宫门前学生排队的情景,既表现了教育的场景,也暗含了对学子勤奋学习的赞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城冬日景象的细致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
猜您喜欢
初冬香山杂诗(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稀微红叶馀霜色,幽咽银泉作冻声。漫拟山深寒更峭,小阳刚称试春行。
送谈九归里行赴浙东时同客于湖四首(其二)
清·殷葆诚
畏别翻成别,濒行复送行。原留他日约,无那此时情。久客忘宾主,相依胜弟兄。何堪风雪夜,孤雁一声声。
冬日登岳
明·贾三近
游目高寒处,群山拥岱宗。登封迷汉草,徙倚有秦松。万壑烟岚合,诸天紫翠重。肩舆明月下,上界已闻钟。
冬日
宋·张镃
半空飞雨整还斜,翳日游云散复遮。七字吟情书柿叶,一年心事约梅花。关门人识陶潜室,静坐自疑庞蕴家。纸帐蒲龛方用事,更须何物作生涯。
东乡长至
明·陆深
至日复至日,萍乡更东乡。长途双客鬓,浮世两年光。水转溪无路,林寒夜有霜。天时与人事,消息看相将。
李君昆弟访别长芦至淮阴追寄
宋·王安石
怒水凭风雪垄高,乱流追我祇鱼舠。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后生可畏吾知子,南北何时见两髦。
襄阳篇奉寄周知李公
明·李梦阳
晨登大梁城,南望襄阳郭。汉流趋何急,樊山气参错。树高风来集,道大惟淹泊。投沙理虽迫,召贾恩非薄。幸且便山郡,聊游谢羁缚。仰攀蹑孤岫,俯眺聆大壑。寒江敛夕霁,远岩映林薄。习.....
再登接山堂(其三)
宋·卢襄
修蛇细路困车牛,公事催人不自由。欲到遥岑冷侵骨,寄声归雁莫来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