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见
心
长
老
二
首
(
其
二
)
上
方
借
榻
动
经
春
,
道
义
交
情
久
更
亲
。
涤
器
每
怜
司
马
病
,
卓
锥
不
厌
仰
山
贫
。
茶
烟
隔
座
论
文
夜
,
花
雨
沾
筵
听
法
晨
。
一
自
天
香
通
鼻
观
,
六
根
无
处
著
纤
尘
。
友情
茶
活动
哲理性
冬天
季节变换
精神态度
欣赏
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赠给见心长老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长老深厚的情感和敬仰。首句“上方借榻动经春”,描绘了长老在高处修行,诗人长期来访的情景,显示出二人关系的亲密。次句“道义交情久更亲”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基于道义的深情厚谊。“涤器每怜司马病,卓锥不厌仰山贫”运用典故,以司马迁患病仍坚持写作(《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涤器”的故事)和仰山禅师的清贫生活来比喻长老的坚韧与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长老人格的赞美。“茶烟隔座论文夜,花雨沾筵听法晨”通过描绘两人在夜晚品茗论道、清晨聆听佛法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交流和共同追求。最后一句“一自天香通鼻观,六根无处著纤尘”则以香气比喻高洁的品德,表达出诗人对长老心灵纯净、无丝毫尘埃的敬仰。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赞美了见心长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丁鹤年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丁鹤年
345首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诗人,有《集》传世。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精诚之心上达九天,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