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寿
写景
节日
咏物
抒情
怀古
佳节
酒文化
秋节
植物
赞美
宫怨
亲情
季节
节气
夏天
咏桃
寿文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客饮酒的温馨画面。起始之处,“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透露了主人对待朋友的热情,尽管自己没有准备好酒水,但仍旧欢迎远方来的宾朋。这份情谊与豪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看重的情感交流。接着,“袖有蟠桃为君寿”,主人从袖中取出蟠桃,以此为礼,祝愿对方长寿。蟠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生不老和吉祥,如同西方的水果——葡萄,常用来庆贺喜事。这一细节不仅展示了主人的周到准备,也表现了对客人深厚的情意。“叹此桃再熟, 也须年后。”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蟠桃需要一年才能成熟,这里暗示着主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未来重聚之时能够共享这份美好。“甚办得,转盼个偷桃手”则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在宴席上,客人之间或许会有调皮地争取那蟠桃的一幕。这种细腻的情感交织,再次突显了诗中对友谊深刻的把握。“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天赋先生日更久。”这里通过菊花和月亮的比喻,赞美某位先生(可能是指酒席上的主人或其他尊敬之人)的风范长存,如同菊花逐月而繁盛。同时,“天赋先生日更久”则表达了对这位先生生命力的祝愿。“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这一句中,黄杨和长寸(即一寸)的比喻,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某种等待或期待。而“闰年倒寸”则似乎在说时间是倒流的,一寸、一寸地倒数。但这也许只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可能指的是主人希望能够早日实现某种心愿,或者是一种期待未来美好时光的表达。最后,“客又道奇特是阳生,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这里描述了客人对主人阳生的赞赏,并约定七天之后再次相聚,共享春日的风和柳树之美。这不仅是一种友情的表达,也许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整首诗通过一场宴席和蟠桃为媒介,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友谊、时间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刘辰翁

563首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