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夏景
动物
怀古
抒情
地点
古寺
历史变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古寺中蝉鸣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联“此寺创何年,人间几变迁”以问句开篇,引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更迭的思考,营造了一种悠远的历史感。接着,“山空千万古,声集两三蝉”两句,通过对比山的永恒与蝉声的短暂,展现了自然与时间的无尽循环。“振木缲馀茧,凭风咽断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蝉的振翅比作缲丝后的茧,将风比作断弦,形象地描绘了蝉在风中的挣扎与哀鸣,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的“助成骚国晚,惊破少林禅”则将蝉声与文学、宗教联系起来,既体现了蝉声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也暗示了禅宗修行的宁静被外界事物所打破。尾联“喧寂闻尘外,炎凉落照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喧寂”与“炎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客来悲世事,虫语暮钟连”则以客人的到来和暮钟的响起作为收束,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紧密相连,强化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蝉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复杂情感交织。

刘辰翁

563首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